栏目导航 

明泽智库—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指南

2024-03-25 22:50    作者:wang
一、产业规划的概念内涵
 
(一)概念及特征
 
1、概念
 
产业规划是在明确区域(镇域、县域及以上)或园区范围内,立足当地的资源与条件,充分结合国内外宏观环境及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工具,确定适合区域或园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及培育产业,并对各类产业的发展进行详细规划,理清发展次序,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打造强有力的产业集聚群。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现状研究、宏观环境分析、发展战略、产业定位与布局、重点建设项目、政策体系等。
 
2、分类
 
(1)区域产业规划
 
在明确区域整体战略基础上,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布局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同时注重协调好土地开发、生态保护、民生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关系。
 
(2)专项产业规划
 
在明确区域产业规划的前提下,为主导产业、跟随产业和支撑产业的发展进行详细规划,理清产业的发展次序,解决产业聚集的关键问题,形成产业集群所必须的产业生态圈。
 
(3)园区产业规划
 
在明确区域产业规划的前提下,为主导产业、跟随产业和支撑产业的发展规划若干专业的产业园区。
 
3、特征
 
通过多年来对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和产业规划的编制,一般而言,产业规划具有如下特征:
 
(1)综合性:产业规划涉及众多行业和领域,内容庞杂,综合性很强。规划必须全面、综合地安排城市空间,合理利用土地,同时还需要得到各个专业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广泛沟通,反复征求意见。我们在进行区域产业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力求实现区域产业发展的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生态效应等多重效应。
 
(2)阶段性:产业规划具有阶段性,根据情况变化和发展需求,需要适时对规划进行修改和补充。产业规划是区域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对区域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具有指导性。一定时期的产业规划方案,要根据现实情况和建设计划,经过周密调查和研究而制定,并且要在某个阶段保持稳定性。
 
(3)区域性:产业规划是在明确的区域范围内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我们坚持在产业规划中切实立足区域范围内的资源与条件,充分结合外部环境及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确定适合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及培育产业,并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4)前瞻性:产业规划是对区域产业未来发展的预见和安排。要科学地引导区域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所以我们在进行区域产业规划时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区域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开拓创新,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减少盲目性,增加弹性,以适应未来形势变化,力求以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对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自身的定位做出合理的预测和规划。
 
(5)权威性:产业规划中包括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园区或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紧密相连,所以我们在规划中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各项程序都要经过法定程序批准,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规划控制要求。这些要求是区域产业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必须按照这些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不得违反。
 
(二)内涵
 
1、产业规划是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产业规划是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各级政府部门发展相关产业的“蓝图”。特定区域内某个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有赖于当地政府以前瞻性的眼光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更需要地方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和培育规划。通过区域产业规划来确定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为招商引资工作确定方向和框架。
 
2、产业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落实和检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国各级行政区的纲领性规划。产业规划与其有一定的联系,对区域产业的全面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就主次关系而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或规划)对产业规划具有指导作用,而产业规划则是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或规划在空间地域上的落实与检验。
 
3、产业规划是城市(土地)规划的导向
 
产业规划和城市(土地)规划的联系非常密切,产业规划对城市规划具有导向作用。城市规划由建设部主管,建设部属于专业管理部门,不是综合管理部门。因而,尽管有《城市规划法》作支撑,建设部的城市规划在综合作用的发挥上还是受到了较大的制约。而产业规划本身就是以经济区域范围为主体的规划,具有复合性、前瞻性等特征。因此,区域的产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的制定应与区域产业规划相一致。
 
4、产业规划是对各专项规划的整合
 
产业规划是对各经济专业规划(农业规划、工业规划、服务业规划等)的整合,各经济专项规划在相应的产业层次和领域中细化和落实产业规划。各专项规划关注重点是区域的单一产业问题,产业规划作为复合性的规划,要充分考虑产业的复合化趋势,而不应是各经济专业的简单堆砌。各专业规划由于是政府不同职能部门制定的不同层面的行业规划,彼此之间在资源调度方面难免有矛盾,因此需要产业规划从整体上进行协调平衡,同各专项规划形成层次清晰、有机衔接、互相促进的规划体系,共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二、产业规划的核心及重点解决内容
 
(一)产业规划关注的核心问题
 
1、主导产业定位问题:根据区域资源要素的差异、特色和产业基础,科学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明确区域产业发展定位。
 
2、产业优化布局问题:结合资源分布、目标市场及需求,综合考虑交通、水、电、人力,基础设施配套等,按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原则,优化产业布局。
 
3、产业项目配套问题:按照产业链配置要求,衔接各产业要素,研究配套重大产业项目,确保项目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4、产业集群培育问题: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培育特色显明、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产业规划解决的重点内容
 
编制产业规划核心目的就是要清晰回答“如何发展地方产业经济”这个问题,即让产业经济有效带动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方向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产业规划一定要告诉当地政府做什么产业,从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市场容量、技术水平等多方面论证,必需而且只有做这些产业才有前途。现代产业规划从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围绕区域资源条件及产业发展基础,重点解决以下内容:
 
研究基础现状、剖析宏观环境、谋划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产业方向及定位、构建产业链、明确产业发展重点、设计重点建设项目、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评估产业发展效应、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等。
 
三、产业规划的理论体系
 
(一)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是指大量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生产同类产品或处于相同生产阶段的特定产业的企业,或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的企业,或其他具有紧密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在特定地理区域内柔性集聚,并形成区内企业之间柔性专业分工、结成紧密的合作网络、植根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空间组织体系。
 
(二)产业生态理论
 
产业生态化是指产业自然生态有机循环机理,在自然系统承载能力内,对特定地域空间内产业系统、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进行耦合优化,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消除环境破坏,协调自然、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产业组织理论
 
研究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是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四)产业结构理论
 
所谓产业结构即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其中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理论可根据是否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为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和开放型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中影响较大的刘易斯理论(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和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
 
(五)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关联理论又称产业联系理论或投入产出理论,较产业结构理论而言,它更广泛细致地用精确的量化方法来研究产业之间质的联系和量的关系,属于产业经济学的“中观”部分。产业关联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中间投人和中间产出之间的关系,这些主要由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方法解决,这是产业关联理论区别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一个主要特征。产业关联理论还可以分析各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等),产业的波及效果(包括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生产的最终依赖度以及就业和资本需求量)等。
 
(六)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一国或地区的产业布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产业布局的基本原理、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以及产业布局政策等。
 
(七)产业发展理论
 
产业发展理论就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产业发展规律主要是指一个产业的诞生、成长、扩张、衰退、淘汰的各个发展阶段需要具备一些怎样的条件和环境,从而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决策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也有利于企业根据这些规律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
 
(八)产业选择的基础理论
 
产业选择需要深入分析、研究区域发展战略,而对区域社会发展、经济贸易、经济增长起指导作用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关联度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梯度推进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产业价值链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波特的钻石模型。
 
1、比较优势理论
 
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进一步提出了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任何区域都不能“大而全”或“小而全”地发展所有产业,而应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2、产业关联度理论
 
任何一个产业部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透过供需关系与其它部门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产业链,彼此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效应。产业关联度越大,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越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越大。
 
3、熊彼特创新理论
 
熊彼特明确提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创新的过程就是一种不断打破经济均衡的过程,因而经济研究的重心不是探讨如何实现均衡,而是研究如何打破均衡。他认为均衡的打破就是一种产业结构的演进。
 
4、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说明,要素投入的增加只有在起能够带来技术进步的条件下才能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从理论上说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必须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上来。
 
5、增长极理论
 
经济增长是不平衡的,某些主导产业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集中于一些地区或大城市,形成增长极,比较快的优先得到发展,通过其极化和扩散力,不断地扩大所在地区的发展规模,并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
 
6、点轴开发理论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选择具有开发潜力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确定发展轴上重点发展的中心城镇(增长极),确定其发展方向和功能;确定中心城镇和发展轴的等级体系,发展重点逐步由较高级别的点轴向较低级别的点轴扩散。
 
7、梯度推进理论
 
梯度推进过程,是在动态上产生的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产生经济向高梯度地区进一步集中,对周围地区起支配和吸引作用,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也将造成地区两极分化。
 
8、产业集聚理论
 
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工业园区应成为波特所解释的产业集聚的典型形式,在一个特定的地理位置中,集中一个产业的若干个不同层次的企业,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9、产业价值链理论
 
企业应集中于产业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以多种方式与产业链中其他环节的专业性企业进行高度协同和紧密合作,从而极大地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也使得企业获得低成本快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10、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进行产业选择时,首先应正确判别主导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的阶段。一般新兴产业成长力强,市场潜力大,但也可能存在增长缓慢的风险;处于衰退期的夕阳产业,即便拥有成熟的技术,如果作为园区的主导产业,可能面临着市场前景越来越狭窄的局面。
 
11、波特的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或区域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是自我补充、自我提高的一个系统,形成钻石体系。
 
四、产业规划的工具与方法
 
(一)功效系数法
 
功效系数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的原理,把所要评价的各项指标分别对照各自的标准,并根据各项指标的权数,通过功效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再对各项指标的单项评价分数进行加总,求得综合评价分数。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Weber等提出利用AHP算法进行供应商评估和选择。AHP算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应用这种方法,决策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三)灰色定权聚类
 
灰色聚类是根据关联矩阵或灰数的白化权函数将一些观测指标或观测对象聚集成若干个可定义类别的方法。一个聚类可以看作是属于同一类观测对象的集合体。在实际问题中,每个观测对象往往具有许多个特征指标,因而难以进行准确的分类。
 
(四)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价是借助模糊数学的一些概念,对实际的综合评价问题提供一些评价的方法。具体地说,模糊综合评价就是以模糊数学位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五)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以匿名的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预测领导小组对每一轮意见都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发给每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如此多次反复,专家的意见日趋于一致,最后根据专家的综合意见,从而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的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预测、评价方法。
 
(六)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亦即“灰色关联度”,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对各子系统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概念,意图透过一定的方法,去寻求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
 
(七)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是数学上对数据降维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设法将原来众多的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X1,X2,…,XP(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较少个数的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Fm来代替原来指标。那么综合指标应该如何去提取,使其既能最大程度的反映原变量Xp所代表的信息,又能保证新指标之间保持相互无关(信息不重叠)。
 
(八)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观测变量进行分类,将相关性较高,即联系比较紧密的分在同一类中,而不同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较低,那么每一类变量实际上就代表了一个基本结构,即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是试图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这样,就能相对容易地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从而达到浓缩数据,以小见大,抓住问题本质和核心的目的。
 
(九)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政府部门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在该方法中,某一项目或决策的所有成本和收益都将被一一列出,并进行量化。
 
(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行业门类,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十一)密切值法
 
密切值法是系统工程中多目标决策的一种优选方法。多目标决策由于考虑的目标多,标准多,有些目标之间还存在着矛盾,这就使多目标问题成为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密切值法是解决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的有效方法。从整个决策过程来看,多目标决策与评价是同一概念,这里的决策实质上就是分析和评价过程。
 
(十二)数据包络(DEA)分析法
 
数据包络(DEA)是一个线形规划模型,表示为产出对投入的比率。通过对一个特定单位的效率和一组提供相同服务的类似单位的绩效的比较,它试图使服务单位的效率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获得100%效率的一些单位被称为相对有效率单位,而另外的效率评分低于100%的单位称为无效率单位。这样,企业管理者就能运用DEA来比较一组服务单位,识别相对无效率单位,衡量无效率的严重性,并通过对无效率和有效率单位的比较,发现降低无效率的方法。
 
(十三)波士顿矩阵法
 
波十顿矩阵法是美国大型商业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集团公司首创的一种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它认为一般决定企业产品结构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市场引力与企业实力。以上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产生四种不同性质的产品类型:波士顿矩阵法将一个公司的业务分成四种类型:问题、明星、现金牛和瘦狗。(1)问题(Questionmarks),问题业务是指高市场增长率、低相对市场份额的业务;(2)明星(Stars),明星业务是指高市场增长率、高相对市场份额的业务;(3)现金牛(CashCOW),现金牛业务是指低市场增长率、高相对市场份额的业务;(4)狗(Dogs),狗类业务是指市场增长率低、相对市场份额也低的业务。
 
五、我公司编制产业规划的经验与方法
 
(一)产业规划的研究深度
 
根据公司对现代产业规划编制的实际及深度要求,结合一般行业标准实际和客户反馈情况,一般产业规划编制应根据资源禀赋及产业协作配套确定适合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时,根据所确定的主导产业,按照产业链延伸情况,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最终达到规划配套项目的深度。其次,产业规划编制过程要求主导产业选择科学合理,有理论模型和实际支撑;产业发展方向的确定要切实可行,便于操作;项目的配套要体现市场需求和要素支撑,做到有理、有据,既有前瞻性,又有操作性。
 
(二)产业规划的编制特色
 
1、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基础产业、主导产业、配套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2、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处理好产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3、优化产业结构:处理好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等。
 
4、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方向、重点和步骤。
 
5、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严格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重点研究产业链的配置和区域产业发展体系的构建,明确产业链的延伸方向和发展重点,最终落实到项目层面。
 
(三)产业规划的方法和路径
 
产业规划的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编制流程应遵循科学的程序,从实地调研、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着手,进行系统分析与综合研究,研究系统发展战略与设计方案,通过优化、决策,找出最佳产业规划方案,强化规划的指导性与实施性。